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中美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概况
发布时间:2011-04-27 浏览:

       美国目前尚没有对商业方法专利的明确定义,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就商业方法的范畴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由技术审查分类的Class705对申请商业方法的专利进行归属审查。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00年7月公布了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白皮书,审查分类的Class705作了以下的定义:“有关数据是为了实行有意变化数据处理的活动,或者为实行计算活动的装置及对应方法,及为企业的业务、运营或者管理,或者财务数据的处理而独特的设计或被利用的装置或者方法的类别。这一类别,也规定有关决定数据处理活动或物品、服务的价格计算活动而实行的装置和对应方法”。
  我国目前对商业方法专利尚未形成共识,现行的专利法并没有正面规定商业方法专利,但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实际行动起来,于2004年出台了《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已于2008年4月废止),于2009年出台了内部的《审查操作规程》,在《实质审查分册》第九章第4部分专门阐述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其中对商业方法的定义为:商业方法是指实现各种商业活动和事务活动的方法,是一种对人的社会和经济活动规则和方法的广义解释,例如包括证券、保险、租赁、拍卖、广告、服务、经营管理、行政管理、事物安排等。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可分为单纯商业方法发明和商业方法相关发明。单纯商业方法发明专利申请是指以单纯的商业方法为主题的发明专利申请,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范围,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是指以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商业方法为主题的发明专利申请。
       2010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对Bilski v. Kappos③一案作出判决。最高法院一致判决维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认定Bilski所申请的商业方法权利要求并非《美国专利法》第101条中所规定的法定专利客体。专利局审查员驳回Bilski专利申请的理由是:申请发明专利的方法没有在一个具体设备上操作,而仅是一个抽象思想的操作,仅解决了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Bilski不服提起诉讼,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审判中推翻了State案确定的判例法——“实用、具体及有形的结果”可以授予专利权,该法院认为,判断一项方法专利申请是否属于美国专利法第101节规定的“可专利主题”唯一准则是:方法必须与特定机器或者设备有关,或者方法能把特定对象转化为不同的状态或者物品,这就是上诉法院就商业方法专利新创立的“机器或转化”检测原则。
  最后案件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该院9名大法官参与了案件审理。其中,4名大法官作为少数派,撰写了47页的文件反对该院终审判决,认为商业方法是不可专利的主题;另外5位大法官撰写了12页的终审判决,认为上诉法院提出的“机器或转化”唯一检测原则严重违反了美国判例法:“法官不得违背立法,对专利性增加立法没有明确提及的限制或条件”。最高法院还是承认此检测原则对审查员具体审查商业方法是否符合《美国专利法》第101节规定有用,但该原则不是唯一标准,其仅可以充当一个调查、判断是否符合专利条件的重要线索,而不是唯一依据。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2008年12月27日修正)、专利《审查指南》(2010年修正)中都未明确商业方法的专利客体地位,但也未明确将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排除在外。根据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涉及计算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只有构成技术方案才是专利保护的客体。也就是说只要商业方法能够构成技术方案就可以授予专利,对商业方法的审查无异于其他类别的审查。由于在实践中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大都涉及计算机或者互联网,所以在具体的审查操作中审查员一般参照审查指南中有关计算机相关发明的审查来进行操作。
  在实践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出台的内部《审查操作规程》中,在《实质审查分册》第九章第4部分专门阐述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这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并且在实践中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条件。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研究大都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于这个新兴的专利类别都尚处在探索的阶段,就连最先开启商业方法专利先例的美国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原则,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996年,美国花旗银行向我国专利行政部门递交了19项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其中的两项于2002年被批准授予,由此开启了我国商业方法专利授予的先例。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被喻为“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在国内金融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暴露出我国金融机构专利保护意识薄弱、金融专利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滞后等问题。我国的商业方法专利申请从2004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参与竞争的企业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商业方法专利的重要性,近年专利申请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国外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速度有所减缓,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有利于我国商业方专利发展。但是申请数量优势不代表具体专利的质量,我国的专利授权量远远低于国外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授权量,因此我国应加强在专利申请质量方面的提高。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美国之所以大力推进商业方法专利,是由其在高新技术和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地位决定的,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大多数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正迫切需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知识,对其进行保护将会引来大量的国外技术在我国申请专利,从而过多的保护了外国的利益,这不利于快速发展中的民族产业。因而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对商业方法专利应该谨慎对待,不应盲目提高保护标准。但同时,作为WTO的成员国,我们有责任顺应国际的发展趋势,制定出既能承担国际义务,又能适合国家发展状况、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谋求长远的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