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创造价值,知识产权能带来财富,这一理念人们已不陌生。但是,版权到底能创造多少价值,产生了多少财富?去年,上海市版权局正式发布我国首份版权产业报告显示,2007 年上海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近9%。因为版权产业分类统计有其自身特点,这一报告经过多年酝酿,借助多方的论证和研究,耗时两年才于去年完成。虽然姗姗来迟,却也弥足珍贵。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对上海版权产业的一次全面摸底,也是定量分析版权创造价值的一次成功尝试。
焦点一版权产业定量分析首要任务在于确定产业外延
“这一报告的******经历很漫长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上海市版权局版权产业促进处处长武幼章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六七年前,上海版权局就开始关注版权产业的统计。版权产业的定义是“版权发挥明确作用的活动或产业”,但传统统计数据一般将产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这就为版权产业的定量分析带来极大困难。按传统分类的产业哪些能纳入版权产业?如何确定版权产业外延?版权在这些产业增加值中占了多少比重,该如何量化?
此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鼓励版权产业的统计分析,******了版权产业报告的指南,将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等四大类。武幼章表示,上海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内有关版权产业分类为参考,结合上海版权产业的特点,在报告中按其对版权依赖程度的差异,将上海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和部分版权产业三大类。其中,核心版权产业主要包括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计算机服务、软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广告、设计、工艺品、版权服务等9 个中类,共62 个小类。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包括广播设备和家用电器、照相和电影摄影器材、乐器制造等7 个中类,41 个小类;部分版权产业则包括纺织、服装与皮革、家具等11 个中类,68 个小类。
焦点二版权因子确定某一产业中版权成分的比例
界定产业范围后获取基础数据,也是一个精挑细选、费时费力的技术活。武幼章介绍,报告统计分析的原始数据由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海关提供,但统计局和海关的统计类别并非根据版权产业的标准分类。一方面,有的统计项目所包含的内容部分属于版权产业,部分不属于版权产业;另一方面,有的统计项目只是部分与版权活动有关系。因此获取统计数据首先需要去除不属于所属类别版权产业的部分,然后需要确定版权产业的版权因子。
“所谓版权因子也就是确定某一产业中版权成分的比例,从而获得与版权产业有关的总产出、增加值、从业人数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实际数额。”武幼章介绍说,核心版权产业比如出版发行其产业发展完全依赖于版权价值,其版权因子为1,但是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和部分版权产业中,版权价值在其产业发展中只占据了一部分,有的还很低。比如纺织业的版权因子仅为0.004,家具业的版权因子为0.005。武幼章表示,报告中采用的版权因子的数值,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相关计算公式为参照,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焦点三为宏观决策和资金流动提供数据支撑
传统上,人们多从法学的角度对版权进行探讨和研究。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开始向版权的经济学特性转移。版权不仅是一种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环境的法律制度,还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真金白银”。各国纷纷开始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版权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3-2007)》显示,2007 年美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1.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9%,而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2%,美国版权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而韩国2005 年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700 亿韩元,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67%。我国也于两年前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共同启动了“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调研项目,通过适当的统计模型,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版权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版权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报告将于近期公布。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方为推动区域版权产业发展,也开始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据了解,深圳市版权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课题研究业已启动。
“合理界定版权产业的范围大小,统计分析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不仅有利于了解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其发展状况,而且有利于合理评价版权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经营决策和民间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武幼章表示。财富不仅得以创造,而且以数得清、说的明的数据得以支撑,这也许就是定量分析版权产业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