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移动互联网繁荣背后的专利隐忧
发布时间:2011-11-10 浏览:
     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有多火爆?移动开发者大会的场面就是最好的诠释。11月3日2011移动开发者大会,参会人数是去年的两倍,参展商、赞助商名册眼花缭乱,千人会场从早到晚座无虚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做开幕演讲时,过道上都挤满了人。难怪李开复会向全场听众充满自信地宣告:此时此刻,就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近半数开发者来自北京以外,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都有大批创业公司前来。还有更多来自大学的学生开发者,他们怀揣着成为比尔?盖茨的梦想。然而繁华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者们还是面临着盗版软件、盈利不易、营销成本提高等痛点。在开发者大量涌入,软件同质化严重的变局中,仍有一点是很多正忙于推销的开发者尚未意识到的,那就是产品的专利问题。就如同暗礁,船队起帆时,它默然无语,但可能在一片寂静中决定哪艘船得以幸存。

  开发者暴增,侵权暗礁丛生

  李开复在2011移动开发者大会的开幕演讲中与全场的开发者分享了几个数字:2011年1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为5000万人,相当于2002年的桌面电脑互联网用户;从1000万用户到5000万用户,桌面互联网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用了32个月,而移动互联网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用了10个月。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从今年1月到10月,中国的移动应用增长达到惊人的870%,超过世界所有国家。

  自然可以由此推断移动开发者增长的速度,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团队以山寨为第一要务,宁可复制其他人的创新成果,也不以原创性突围。有人用腾讯公司著名的“微创新”概念辩白,但中国软件行业的资深经理人、投资人雷军在会上痛斥了“微创新”。他说,只有有可能失败的创新才值得人们鼓掌,复制而来的“创新”不会失败,更无所谓成功,所以不配得到人们的掌声。

  当找酒店、下载优惠券、应用导购等几种应用成了无数开发者厮杀的小小战场,“微创新”大行其道,软件可能暗含的专利侵权风险也就成级数增加。开发者们不可能每人都使用不同的实现方法,代码更不可能全部来自于开放源代码计划。专利暗礁已然形成,先意识到的人可能占据主动,后意识到的人可能被前人掀翻。

  在本届大会创新工场的宣传画册中,他们开风气之先地标明“已获得35个中国发明专利+7个美国专利”。相对其创立刚满2周年的短时间,这一数量有些出乎记者预料。由于创新工场在开发中采用孵化器制度,据国际惯例,这些专利的专利权人极有可能以个人名义提交申请,记者也没有检索到专利权人含“创新工场”的专利公告。无论“35件专利”的数字是否确实,这起码可以表示李开复的投资团队领先于行业,意识到了专利对创业者发展的重要性,即便对“李开始复制”的揶揄从未停止,但这没有改变创新工场进行长远规划的决心。

  成本达最低,繁荣还是泡沫?

  李开复在大会上表示,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成本从未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这样低,“150万元可以组织相当不错的团队,10万元也可以以短期项目为目标起步。”一位与会开发者向他提问:“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大公司?”李开复回答,不要想得太远,不要想着做成大公司,要“精实创业”。
  
  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远期发展困扰着不少开发者,从会场的上墙微博屏幕中就能看到他们关心的种种问题:“一个应用能承担持续盈利的重担吗?”“请老师谈谈该如何突破大公司的壁垒?”

  移动互联网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行渠道,因此一个小团队开发的应用软件有可能卖出去500万份,但是用户粘度也创下了新低。当前众多移动应用产品在吃总用户持续高速增长的“红利”,同质化产品也能分得不少收入,导致并非所有团队都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因此若增长放缓,将可能出现创业团队哀鸿遍野的情况。不过,李开复表示,明年年初全球iOS设备激活量将达2.2亿部,Android激活量将达3亿部。其中还不包括刚开始通过诺基亚发力的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他认为这一巨大市场可以消化众多的开发者。

  部分带着怀疑眼光的业内人士怀疑这是一次类似当年“.com”概念的科技泡沫。他们认为,再多的创富神话也不会扭曲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低成本的行业,必将带来低收益的长期前景。随着开发者的大量涌入,很多种类的应用可能发生过度竞争,创新匮乏,开发者们创造的总价值就会被大量的分母所稀释,移动开发者将会面临收益的“天花板”。

  除了总价值被稀释带来的收益封顶之外,移动平台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也在制约着开发者的前景。由于手机平台的计算能力有限,持续使用时间也有限,因此其应用基本是轻量级的,当前的多数移动应用只是用户的入口,核心数据和计算都要来自行业领军网站或实体经济,占收入最大份额的广告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供给。云计算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机会,但云端的数据不会来自只有10个人的开发团队。

  举个例子,创业团队不可能独立开发手机云音乐应用,因为他们不可能手握曲库、版权库。同样,比价软件需要抓取电子商务网站,餐厅信息来自点评网站,天气预报应用的开发者更不可能自己预报天气。目前的移动开发者,看起来更像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服务业,没有走入实体经济市场的能力,也就很难出现改变行业的重量级软件。

  李开复的论点加剧了不少观察者对移动互联网泡沫的隐忧,兴奋的开发者们在低成本的激励下,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已经闯入了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若没有重量级的专利、创意或创新文化来引领产业,移动互联网将在用户增长速度企稳时变成“肉搏”的红海。

  雷军在会上对“微创新”的痛斥,表面上看是对山寨产品的愤慨,深究之后,其中恐怕包含了他的一种担心:“微创新”将导致知识性产能占比的降低,整个产业都将为缺乏创新而买单。

  大公司焦虑,专利维持地位?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扩大同一产品生产规模时需要投入的成本。比如,汽车企业想要增加产能,就要投资新建工厂、采购设备、招募培训工人、调任管理者,成本高昂。而软件行业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一旦产品发布,卖10份和1千万份的成本之差,可能仅仅表现在几台廉价服务器上,与收入相比接近于零。这让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者有极大的热情去创业,攻击大公司的盲区,大公司的焦虑感也从未如此显著。

  腾讯、新浪的办法是仿效谷歌和Facebook搭建应用平台。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在会上透露,腾讯应用平台上最赚钱的游戏,每个月可以拿到近200万人民币的收入。尽管如此,开发者们却仍然“防火防盗防腾讯”——他们总是怕腾讯会把自己的生意直接拿走。

  此时,专利制度应该发挥作用,但实现起来却着实不易。记者在大会现场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开发者对于如何对软件进行保护感到非常懵懂,对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概念与功能的不同也是一头雾水。许多开发者只是2至10人的小团队,每人每天要在代码编辑器前工作10个小时以上,若没有类似孵化器的指导和帮助,就无人力、无财力、无知识进行专利申请。与此相比,大型企业拥有大量的现金储备、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成熟的知识产权部门、高端的知识产权人才,手握近千件专利,且每天都在增长。还有很多软件专利的技术方案是跨平台的,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市场对于其保护范围没有阻隔效果。只要愿意,即便不凭借产品,大公司都可以用专利“杀死”创业企业。

  这一迷思不只困扰着国内开发者。移动开发者大会主办方CSDN的董事长蒋涛讲述了他的亲历:苹果公司在iOS5的发布会上宣布推出超过200个新功能。发布会当场,一位国外开发者就大爆粗口,因为他长期以来开发的应用成为了200多个“新功能”中的一个。苹果公司拿走了一大部分原本由开发者提供的功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多数小公司却无法“伸冤”。难怪硅谷著名创业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近来发出公开倡议,希望软件业大公司承诺不用专利战打压创业公司(详见本版“专利星期三”栏目)。

  然而,创业公司若利用侵权专利发展自己的产品,就是“道德”的吗?

  下一个蓝海,企业应用接盘

  大量开发者涌入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扩大市场总额,也有可能加剧过度竞争,把科技创业的蓝海变成竞相剽窃的红海。若致如此,每一个开发者的生存状况都将变得更为艰难。

  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爱普(SAP)副总裁芮祥麟向开发者指出了下一个蓝海的位置:企业用户。他说,目前思爱普的收入为每年160亿美元左右,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接入量超过桌面宽带网7倍,而75%的企业开始采用员工个人的移动设备来接入工作,用以访问企业信息的智能手机应用年增长率为43%。无论是商业领袖、经理、知识型工作者还是市场营销人员、仓库工作人员、工厂运营人员,都希望享受企业级移动应用的便利。

  但企业用户对开发者的要求也相当高,其中一个就是专利问题。个人用户可能不在乎游戏软件是不是抄的,但是一旦企业应用被控告专利侵权,企业用户将对此非常敏感——若被禁止销售,用户之前的部署投入可能白白浪费。因此,企业用户会倾向于选择更具专利实力的开发者。

  企业用户看重的特性还有安全性、设备和应用管理能力、开发工具、设备和后台的多元化。这些技术都不像“塔防游戏”一样可以轻易克隆,而专利数量将是此类技术积累的表征。已经迟到的桌面软件企业也可能将在这一领域获得机会。

  无论如何,如同10年前的传统互联网,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大潮已经到来。拥有专利与否,专利的数量与质量,都将成为重要的市场因素,选择能够在竞争中存活并驶入未来的移动开发者。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