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长三角产业掀起西进大潮
发布时间:2012-01-05 浏览:

长三角产业掀起西进大潮:皖江城市带成转移主战场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相当微妙,但国内外资本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称“皖江示范区”)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

在2011年12月30日合肥市在上海举行的投资说明会上,长三角地区众多国际、国内五百强企业出席。在次日于上海召开的安徽省绿色食品交易会上,当天签约金额达135亿元。

不仅如此,当下长三角沿海省市,也在以其它形式,大规模进驻安徽。如苏州工业园近日已开始在安徽滁州合作建设占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园区。长三角在安徽宣城等地的合作共建园区,也开始陆续开建或投入使用。

“大合肥”成投资重点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规模达到4902.8亿元,其中50%以上来自长三角。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仅为1209.5亿元,湖北全省也只有1700亿元,显示出皖江示范区利用省外资金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资金的明显优势。2011年仍在延续这一特点,据安徽省发改委方面透露,从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仍将继续排名第一”。

以合肥市方面的数据为例,2011年1-11月份,引进苏浙沪资金719亿元,占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40%,而在芜湖、马鞍山,来自长三角的投资比例则更高。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来自浙江的投资规模最大,这显示出浙江企业较为灵活的投资策略,“也与浙江鼓励企业走出去有关系”。

这带来了安徽方面工业的快速增长,来自当地的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均为20.7%,居中部首位。

而在这其中,合肥成为引资数量最大的城市,随着巢湖部分区域划归合肥,合肥的区位优势得以进一步加强。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透露,预计2011年合肥全年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增长16%,“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领先,总量有望进位。”

目前,合肥已经形成了不少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如家电产业,2011年家电“四大件”产量达到6000万台套,家电、装备制造两大产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大关,汽车、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以光伏产业为例,仅2009年至今,随着晶澳、赛维LDK、美国3M等一批光伏产业巨头的入驻,合肥市已跻身国家首批太阳能集中应用发展基地,2012年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十二五”末,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共建园区成主要投资模式

记者观察到,共建园区,成为长三角沿海省市与安徽各省市的重要合作模式。

2011年12月27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合作开发的苏滁现代产业园正式签约。

按照规划,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占地约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约100亿元,带动区域总投资约1300亿元,将用5到8年时间,再建一座滁州“工业新城”。

“滁州市、中新集团携手共建苏滁现代产业园,对于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安徽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在合作仪式上的讲话中如是说。

而事实上,滁州也已经与南京合作共建了宁滁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园。其中,走得最快的当算宣城,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就有9个。

园区的开发和管理模式,也得到进一步创新。如宣城市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郎溪县政府负责园区行政管理及项目审批等;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引导经编产业向郎溪迁移、建设服务平台支撑以及拓展产业链等;鸿翔控股集团作为园区主要投资方,负责园区土地平整、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等。

按照安徽方面的想法,与长三角其它省市共建园区,能够有效地将招商引资常态化。“沿海发达的大企业集团有技术、产业优势,我们有发展空间的优势,这样达到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目的;也可以引进发达地区园区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我们在园区管理、园区规划、园区建设上的水平。”铜陵市发改委主任王毅军表示。

郎溪县招商局副局长祝栋回忆,“一开始我们把目标都放在浙江地区上面,谈得也很好,就在快要签约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打退堂鼓了。企业告诉我们,你们没有产业链,我们生存不下去。”而通过共建园区模式,更多的江浙企业涌入郎溪。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