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林建海:从裁缝儿子到IMF秘书长
发布时间:2012-04-27 浏览:

       作为一个裁缝的儿子,林建海通常可以有几种出路:成为一个更好的裁缝,或者顺应打工潮,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考虑到他所处的是温州小镇,那还可能成为一个书读得不算太多、但是满屋黄金的商人。
   但这些,在这个农村长大的儿子看来,都不满意。当个读书人,从农田中解放出来,走到上海、北京,走到大世界,这是他的梦。
   现在,在美国华盛顿,一阵风从他家葱绿的草坪上吹过,林建海有兴趣在这里修修剪剪,走完一大圈,得花半小时。家里还有专门的运动间,内设乒乓球台等。近一段时间,电话铃声不断响起,总有人打来电话恭喜他事业上新的收获。
   2012年3月8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命他为秘书长。由中国人来担任如此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高层,历史上他是第二位;由中国籍永久雇员担任秘书长这样的高级职务,他是第一人。全球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一消息,都会有意无意地提起他的中国人身份。
   有人在恭喜后,特意问道,“您真是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而不是美国出生的华人?您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
   “我觉得中国护照挺好的,也没什么不方便啊。”他回答。
   豆芽菜的上学与停课
   照片上的林建海风度翩翩。高,瘦,戴副眼镜。他的家乡,温州乐清当地侨办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他,可以称之为“帅”。
   但五十年前,在那个叫磐石的小镇里,人们记得他小时候不过是个普通的农村娃娃。跟同龄人相比,林建海又瘦又小。他的姐姐,比他大三岁,总想摆脱身后的“豆芽菜”,特别是在刚上学的时候,“你不要跟着我!老师会说我的。”姐姐训他。
   但是他还是哭着,跟着姐姐一路去课堂。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他钻到姐姐课桌下听,老师一转身,他咕噜一下钻出来看。
   那时他虚岁六岁,实际年龄不到五岁。小孩子表现出来的好学让家里既欢喜又担忧。家里商量后,快开学时,舅舅带着他去找小学的老师,请老师帮忙收下他。
   老师皱了皱眉头,给他出了几道考题。让他从1数到100,他完成了任务。老师再从身后拿出几种农作物来让他辨认,他也顺利过了关。林建海成为班上最小的学生。
   小学毕业后,林建海到邻近的白象镇念书,走路去得一个小时,他和姐姐只得在学校寄宿。他年纪最小,但成绩很好,还当上了学生干部。这让他在班里有些“扎眼”。
   一天晚上,林建海开“干部会议”回到宿舍时,觉察到不对劲儿。虽然舍友都好像睡了,但气氛有点怪。灯关着,一排椅子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椅子被人用绳子串联起来,如果不注意,就会绊倒在地。
   林建海看到了。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解开绳子,上床睡觉去了。
   “我弟弟的个性是不跟人发生冲突的。”林建海的姐姐向《中国周刊》记者回忆说,“他一门心思读书,想把书念好。”
   但到了初二,书念不下去了。学校停课了,大批学生上山下乡,本来就在乡下的他们,也只能本本分分待在田里劳作。种田、上山砍柴,放鸭子、放鹅,林建海什么都做。“现在村里的人回忆起来,也会说阿海的农活干得不错。整个假期,脸晒得黑黑的。”
   从“二选一”到走出去
   如果要当农民,林建海也可能是个好农民。但是他离不开读书。
   再读书的机会来了,村里可以推荐一名学生上高中继续念书,林建海开心极了。姐姐也高兴,因为,磐石镇还同时给了一个工作指标,小学老师。这对成绩优异初三又已经毕业的姐姐来说,非常合适。
   磐石镇给他们林家一道选择题。“总不能两个指标都给了你家,只能二选一。”
   家里开了家庭大会。最后的结果是,姐姐做出了牺牲,让林建海继续念书。
   日后,林建海的姐姐只是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直到2000年之后,赶在退休前,她才转正,享受到正规的教师待遇。她说,“弟弟还为此说,对我感觉有点亏欠,其实也不是他欠我的。”林建海说,“姐姐更聪明,她有机会,更会有出息。”
   高中期间,林建海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期望会有一天有机会读大学,但这个愿望遥不可及。因为高考没有恢复,他只能等。高中毕业,林建海成绩优异被学校留校教英语,这已经是他的幸运。
   等着等着,终于有了指标可以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巧合的是,后来北京外贸学院去招人,当听到当地有这么一个英语好的苗子,外贸学院的老师坐不住了,就把人才“拦截”到北京。
   林建海拿到通知书的那天,邮差骑着车,远远地就叫建海家的通知书。刚刚从田里回来的他,来不及把一脚的泥巴洗净,就奔出门去了。
   临去北京时,亲戚给了林建海一个半新不旧的录音机当做礼物。从小镇来的他,英语水平比起其他的同学,又没有优势了。以后,在学校里,白天黑夜,一有时间,他就抱着这台收音机学习英语。毕业的时候,林建海成绩优异,又被留校了。
   而后,在北京外贸学院出国考试中,他的总成绩名列全校第一。
   林建海不是没想过回家乡工作。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他也曾一度想回南方工作,被学校领导劝住了。当时外贸学院的领导跟他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
   林建海对《中国周刊》记者回忆,每个人生转折点,都好像有人拉他一把。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他的老师对他都“非常好”,无一例外。
   这个招老师喜欢的学生,就这样一步步,从小镇走到北京,又去了美国。
   正因为他觉得这一路得到了很多帮助,后来在IMF,林建海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经常主动帮助别人,每年员工在评价他时都给了他最高分。
   晋升速度
   现在林建海回想,一个人去没有熟人的美国,刚到的时候,心里有点惶恐。
   林建海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平台。衡量他的自然有新的尺度。美国学业毕业后,他先进了投行,觉得自己不适应那里的应酬。在IMF招人时,他报名,被录取。
   那已经是1989年。好像刚进高中、大学的时候,林建海又站在不算靠前的起跑线上。他英语专业毕业,在国内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自己英语不错。但是进入这个经济学家云集、专业性非常强的地方,林建海又一次发现优势不明显。
   这里需要英语好、经济专业强的人。这两者,林建海都算胜任,但两者加在一起,要求就变得很高。他回国探亲时曾跟姐姐描述,“起初他们跟我说话,跟我们与小孩说话一样。”
   林建海得追上。“在对经济政策和报告的笔头和口语表述上,自己起初存在不足。”他一旦发现这个事实,就观察同事是如何陈述、如何表达的。
   为了一次印度尼西亚的出差,他把印尼三年来的社会经济资料啃了下来。并且,把和印尼相似的马来西亚、泰国情况也学习了一遍,进行比较。
   为了准确表述一种情况,他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但还是不确定。想了想,跟IMF更有经验的经济学家请教。对方从床上起来,跟他解释。“IMF很多老同事对待工作都非常热情,我跟他们请教,他们从来没有不耐烦过。”他说。
   从进入IMF成为一个普通雇员,到现在成为秘书长,林建海很少准时下过班。
   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家,而早上又比别人早一点到。就是这早一点,晚一点,林建海不知不觉开始领先。
   IMF有完整的职业晋升体系,在体系内,林的晋升道路一帆风顺,而且速度很快。对于大多数职员来说,通常晋升到某个职位就升不动了。

林建海如何突破晋升的瓶颈?
   他说,除了脚踏实地的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取人之长,还有一点,“敢于承担责任”。
   2002年,他被提拔为处长。一次下属报表数据中犯了个小错误。上级追查下来,林建海说,我是他们领导,他们犯错责任都在我,请不必追查具体的个人。上级不松口,连续追问几个礼拜,他扛着。“我们内部进行了反思,吸取了教训,这时候再说是下属问题,对整个事情进展无益,对下属也极为不利。”他走进上级办公室沟通。
   后来,下属感激,工作更努力。上级也因此更尊重他。
   IMF总裁拉加德对林建海的评价是,“建海在基金组织有着广博的职业经历,精熟国别和政策工作。基金组织一直特别得益于他丰富的经验;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在基金组织创立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IMF与中国之变
   现在,林建海站在IMF的管理层上了。在他之前,只有一个中国人在这里坐上高管位置。2010年2月24日,朱民被任命为总裁特别顾问。当时,朱民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比起朱民,林建海算是IMF内部培养的人才,更深刻经历和感受了IMF和中国的变化。“我刚进入IMF时,只有两个中国雇员,现在有五十多个了。”林建海对《中国周刊》记者回顾。
   进入IMF不久,林建海听到的是这样的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是彻底的变化。而中国进行经济上的改革开放,这是渐进式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哪种会取得成功?当初,大多数人认为,是前者。”他顿了顿,“但是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改革很成功。IMF也这样认为。”
   至于对中国的货币汇率政策,IMF和中国常有不同意见。林建海认为,“这也不是批评。IMF成立多年,对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一套评价体系,并不是针对中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增加了在IMF的份额,话语权越来越重。而中国从IMF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非常多。双方的关系良性互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980年新中国恢复在IMF的合法席位时,林建海还在北京外贸学院。他没有预料到自己和这个国际性机构会有任何交集。“那时候中国很穷,美国很富裕。现在我回国,发现中国也富裕起来了。我这几十年,好像经历了好几个时代,像看电影一样。”
   他吃过的苦,没有白白浪费。去菲律宾考察农业,他对于田间地头的事儿了然于胸,对方十分诧异。
   他说,“我们这辈人是吃苦长大的,我们下一辈子人就不一样。不是说过苦日子好,不过,那也是一种历练,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父亲、家庭与梦想
   小镇上的孩子,家里没有任何背景,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管,听起来,总像是传奇。
   除了自己,除了老师,林建海对《中国周刊》记者谈到了家庭,特别是已经故去的爸爸。
   林爸爸解放前就开始在上海打工,在服装厂里做裁缝。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跟家人团聚。虽然他在家里待的时间不长,但在林建海的眼里,简直是偶像。
   “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很大。父亲一辈子没骂过我们,更不用说打我们一下,他一辈子对人都很温和。”
   更重要的是,一直在上海服装厂工作的父亲爱读书。林建海记得小时候有次去上海,跟爸爸去医院。排队等挂号的时候,爸爸跟前面的一个大人聊天。末了,对方说,“您是教授吧?”爸爸笑了笑,我只是在服装厂工作。而对方,真正是复旦大学的教授。
   “爸爸只上过一年半的学,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等等都有很深的了解。自学成才。不论家里条件多苦,他都告诉妈妈,一定让我们念书。”林建海回忆,“爸爸告诉我们,上海是什么样的。要出去,改变生活,就只有靠读书。”
   林建海父母被接到美国安度晚年。朋友们来家里串门,都会赞叹他爸爸的儒雅气质和博学的知识。“他们问我,爸爸是不是教授?”回想起来,林建海哈哈地笑。“爸爸喜欢把一支钢笔插在口袋里,看起来也真像个教授呢。”
   每两年,林建海回国一次。他去看姐姐,也顺便带着全家旅游。去年,姐姐姐夫受邀去他美国的家里住了三个月。周末,姐姐被弟弟带去IMF总部参观。出来,在华盛顿的广场上,姐弟俩坐在一起,弟弟问她,你在国内看得到这样的天空吗?
   姐姐抬头,“那天蓝的呀,跟画里的一样。在国内,确实没看到。”
   在晴空下,他们还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围着父亲母亲坐在一起时,爸爸喜欢指着大姐说,你要读北大;指指林建海说,复旦;指着妹妹说,同济。将来还要出国留学。
   现在,那个载着爸爸希望的梦想,如期实现了。
   “我不知道算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但是主题是一样的。”林说。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