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内地娱乐圈大反攻
发布时间:2012-04-27 浏览:
      清旧账,抢地盘  
  ◆赵文卓和甄子丹的“口水战”就像一部大腕云集剧情波折悬念迭生的电视连续剧,你以为真相呼之欲出,结果却只是发现了另外一条线索。
  ◆4月5日,电影《特殊身份》前身《终极解码》的导演檀冰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自己的血泪史,控诉甄子丹抢过成龙监制职位,霸占他的所有钱财以致他倾家荡产,同时还踢走他原本定好的几个核心主创。此言一出,坊间一片哗然,网友纷纷指责“做人别太甄子丹”,大骂甄子丹联合香港艺人欺压内地影人。在甄子丹4月1日的最新一条微博下,赫然有超过60万的评论,每天都有几万网友前来讨要说法要求其站出来说明道歉。
  ◆这是“影帝”甄子丹出道以来最大一次形象危机,然而事情还不仅仅如此,随着争论双方口水战的升级,舆论风暴的中心,已然从对一名“戏霸”的口诛笔伐,转移到了内地电影圈对于北上“淘金”的香港电影人一次多年宿怨的宣泄。
  内地的学徒时期
  要说两地影人最早形成对峙的局面,大概可以追溯到2003。那一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陆放宽了引进香港电影的条件,不但鼓励优秀港片进入大陆市场,而且不再限制两地合拍影片的故事内容必须与内地有关。此规定一出,无异于给自90年代就陷入衰退期的香港电影提供了在内地复兴的绝佳环境。
  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香港影人最擅长的动作片。当时,不管是像《英雄》那种大制作,还是只在中央六套播放的电视电影,但凡有动作戏,基本就是交给香港的动作导演、武指和武行完成,其他人根本插不进手。某些动作导演还会指定擅长拍摄武打场面的摄影,现场要求所有大陆工作人员回避。
  除了动作团队,由于香港当时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制作流程,又懂得市场需求,内地投资人也一般会选择香港的制作团队。当时很多经验派香港影人都有着非常实用的草根智慧,例如他们能把10人拍成100人,方法就是每人穿四套衣服,设计出复杂的走位:甲出画后马上脱掉衣服从另外一个角度走进去,乙则跑出去换套衣服慢悠悠从另外一个角度走回来。这些方法能极大地节约成本和提高制作速度,自然颇受投资人青睐。
  知名评论人张小北就表示,香港电影原本靠的就是经验,“香港电影大量涌入内地时正值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地新一代导演还没成长起来,市场缺乏产品,于是港片、合拍片乘虚而入,这原本只是一个过渡期。”但很多投资人和制片人却将之当做一个常态,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香港影人奉若神明。
  一份工作两种模式
  悬殊的实力自然会造就悬殊的待遇,虽然檀冰所曝的“自己一手组建的剧组,被香港的制作班底一点点替换架空”是特殊案例,但长期以来在剧组中香港内地演职人员地位不平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位《特殊身份》的工作人员就抱怨说,明明做着同一工种,港人却拿着内地人两倍的薪水,从根本上就导致了双方在剧组无法平起平坐。由于该片在深圳拍摄,有香港工作人员尽管在酒店开了房间,平常却住在家里,当天有会才驱车前来,“摆明了就是来捞钱的,相比之下,内地工作人员必须耗在剧组,做的自然也更多。”
  另一位跟过多个合拍片剧组的演职人员,也诉苦说香港影人总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对他们说话也是颐指气使。有一个细节可能会说明原因——在很多合拍片里都实行“两种盒饭”甚至“三种盒饭”制度。比如在《木乃伊3》剧组里,外国人吃的是自助餐,香港人吃上档次的饭店送餐,内地人就是普通盒饭。而在3D版的《大闹天宫》剧组,老美吃的是匹萨,香港工作人员吃吉野家,轮到内地人就成了路边摊做的牛肉炒饭。
  对于两地工作人员的不平等,曾有业内人说过,“第一,这是惯出来的;第二,权利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去剧组之前,就应该把制度搞清楚,不合理的就得提出来修改。”不过也有人指出,这种事情说说简单,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跟人提条件。
  除此之外,两地的一些工作模式和理念也差别甚大。由于内地影人很多是学院派出身,对创作或者表演一向严谨且有着极高要求,这和“有着浓厚的山寨化和草台班子色彩”的香港制作班底自然会有冲突。
  微博上自称在影视圈混迹多年的导演“恐兽秋原”,曾连写四篇文章解析“甄赵之争和我的同行檀冰的职业解读”,其中就提到了剧本的问题。“大陆影视同行有一个共性,无论是好导演还是实力派演员,都非常看中剧本质量。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则是我们的香港同行,他们的影视制作很多年前就有一个特点:在拍摄前不准备剧本,边拍边写,边写边改,边改边拍……甚至连写这个过程都没有,导演现场口授情节人物对白,旁边有个挂‘编剧’和‘副导演’的做记录,然后稍加润色之后就告诉演员,准备拍摄了。”
  与之形成佐证的,是《特殊身份》开拍没几天,工作人员的邮箱里就已经躺了前后三十多稿的剧本。
  内地影人强势抬头?
  在与香港影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内地的影人势力在逐步崛起。上个月吴镇宇主演的电影《疯狂的蠢贼》上映后,招来很多恶评,吴镇宇把其中一个原因归结到内地水军身上,认为是他们抹黑了自己的新片。某粤语娱乐杂志紧随其后以“李力持怒揭内地电影黑幕”为题,大曝香港导演北上拍剧的各种悲惨遭遇,包括被偷剧本、被剧组换掉等。而针对这一新闻很多内地影人冷笑着回应:“一边享受着高待遇一边骂我们落后、不专业,让你们挣了这么多年,终于知道钱不好骗了?”
  一位曾参与电影《关云长》拍摄的工作人员描述开机当天的情景,或许可以很好地诠释两地影人话语权之争的现象,这可要比戏里曹操和关云长的对决精彩多了。
  因为制作班底中香港工作人员占绝对优势,姜文在接这部戏之初就要求“有权更改剧本”,并将其签在合约内。当天抵达开机现场后,姜文并未急着下车,而是在车内呆了整整三个小时。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坐着没动,让副导演前去询问。姜文当即爆粗,大骂:“我XX到了三个小时,你不知道吗?”随后又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这边是什么规矩,是先上妆再拍戏,还是先拍戏再上妆?”副导演道,“姜爷,您什么规矩,就按什么来。”
  然而两小时后,姜文却只是穿了件戏里的马甲,脸上一丁点儿妆都没化。麦庄两人绷不住了,连忙打圆场,“姜爷,这没法拍,您再化得仔细点吧。”于是姜文又化了两小时,这才开始拍摄。
  姜文的事情虽然是个案,但内地影人在剧组的地位今非昔比却是个事实,内地电影工业体系越来越成熟,掌握着资金主动的内地影人在分配权力时自然显得底气十足。而且,陈坤、黄晓明和李宇春等新生代演员在港台导演的电影里渐渐成为主角,大牌如范冰冰、赵薇、周迅等,更是在剧组都有一些特权,甚至有的导演干脆摒弃惯用港台演员的做法,全上内地演员做主角,陈嘉上和何平的《画皮》、《画壁》、《麦田》等片,走的都是这个路子。而随着内地新生代导演完成过渡期的更新换代,内地影人会表现得越来越强势。
  内地少壮派pk香港经验派
  真正掏钱买票繁荣了电影市场的内地影迷,也逐渐开始觉醒。当《杨门女将》、《东成西就2011》、《画壁》等一系列烂片集中出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对香港导演的不满几乎到了最高点。
  《南方都市报》一项关于“香港导演北漂之信用危机”的调查显示,在包括韩松落、魏君子等人在内的十位国内知名影评人眼里,16位著名香港导演中信誉度达到80分以上的仅有徐克与杜琪峰两人,最低得分者是热衷炒冷饭的刘镇伟。而影院经理的打分更为严苛,没有一位导演获得80分以上的好评,有10位导演还被评为不及格。
  另一方面,大陆本土导演表现却越来越抢眼。截至2011年底,除了徐克凭借《龙门飞甲》突破3亿票房外,华语片突破3亿的导演只有韩三平、冯小刚、姜文、张艺谋以及《失恋33天》这部票房黑马的导演滕华涛,至于票房过亿的影片则是两地平分秋色。
  有一种说法是,香港影人一直在打造“国产伪大片”,有着大片的野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明凑了很豪华的阵容,却总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观众对此已经没有新鲜感,甚至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如何迎合内地观众口味,接上地气,也是不小的难题。香港导演尔冬升说过,“你就算在北京住10年,也不一定能拍个《失恋33天》出来。因为你不是和他们一起成长,你掌握不了普通话中的精髓,也就创作不出那么精彩的对白。”知名影评人宇文翮则认为,《失恋33天》现象虽是偶然,却至少让内地投资人看到了中小片高投资回报比的可能性,这对整个产业格局都是影响深远的。
  前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未来的香港可能像洛杉矶一样,成为创意基地,而不是电影中心。宇文翮也认为“经验派”之后,香港导演出现断层,等内地这批看老港片的人老去,“可能就真的没有市场了”。
  张小北则认为所谓的“票房之争”根本就是个伪命题,“这个说法本来就是早期香港人带来的,从文化意义上讲,纯粹的港片会逐渐消失,归入到广义的华语电影概念里。”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