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害死几代中国人的中小学择校制度
发布时间:2012-08-23 浏览:

       中国人多资源少,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分,前者可以进入天堂,后者则可能沦为终生贫贱。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家长都拼尽全力,争取让孩子上好大学,争取当上等人。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加上政策的种种偏差,全国上下,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天天琢磨着如何让小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办教育的人,领导教育的人,抓住人们这种望子成龙的焦虑心理,制造出一个个陷阱,让家长们把大捆打捆的货币往里面填,让小孩没完没了的上各种补习班和奥数班。天量级的择校费,名目繁多的补习班,以及与择校有关的一系列潜规则,应运而生。这些潜规则,就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铁链,紧紧的锁住家长们的脖子,并抽打着数以亿计小孩的肉体,严重破坏他们纯真的梦境,捣毁了他们人类最原始的科学创造灵感以及童年的快乐。
      无情的现实让人发指
      作者7月底到了西安,朋友说,他的小孩陪妈妈到美国学习。孩子夏天从美国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上西安一家有名的初中。
这个小孩我从小就认识,无比聪明,所以,我一点都不为她的学习担心。但是,在她5-6岁时,我却亲眼看着她每天学习到深夜11点多才能睡觉。有时我看不下去,跟她的父母说,不能这样逼孩子啊。周末和假期,也没有一天是空着的,父母都要她上奥数班,英语班,小孩很少有时间玩,跟我在英国的小孩相比,真是让我为她心疼,也打抱不平。
我让朋友不要这样。可是,朋友却说,‘姚老师,我们已经算很好的了。你都没有看别人是怎样逼孩子的,你要知道了,肯定吓死你。在中国,每个家长都这样,你要不这样,小孩上好学校的希望就没有了。’
听说西安有5所上好的中学,每个城市都有上好的中学。每个家长对这些出了名的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在小孩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记的等瓜烂熟了。对进入每个学校的门槛和潜规则也都是倒背如流。
例如,在西安,如果你的小孩考试不能名列前茅,但又是能够进入所谓的最低录取线,你必须按照实际的分数,和不用交赞助费的分数差额,进行缴费。这个差别越大,赞助费就越大。几年前,上重点初中的最低赞助费是3万元,现在,最低的赞助费是7万元。最低赞助费,加上差分费用,就没有办法计算了。
       除了赞助费,每个学校每年都留一些特别的名额,专门给递条子的人。有了条子,也许不用赞助费,或者持有条子的学生,分数可以更加特别。这里面的种种猫腻,只有当上这些重点小学和中学的校长才最为清楚。
知名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大大的肥差。但是他(她)们是被任命的,不接受条子,就有可能丢掉乌纱帽。对普通的家长来说,校长就是上帝,高高在上。给了钱,没有足够的分数,任何家长想请吃饭,单独搞点别的,一般都要遭到拒绝。但是,对那些递条子的主,任何一个校长,都必须认真对待,处理不好,自己的肥差,就可能变成别人的了。这些官场上的东西,你我知道的太浅,也没有必要说太多。我所关心的,是那些没有办法递条子的家长,如何面对这样无情的竞争。
一个理想的考试和录取制度,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权利制定最低录取分数线,考生可以同时报考3到5个学校。当考生的分数上了某个学校的分数线时,该学校就必须无条件的录取。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录取同一个学生,最后的选择权就落到了考生的身上。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严格按照学区录取,不分分数的高低,只要符合学区规定,录取就是无条件的。
      潜规则的基本情况
      首先,重点学校的名额远远的小于报考的人数。本来,这些学校应该可以把分数线抬得很高,逼迫那些分数低的学生知难而退。这样一来,学校保证学生的入围质量,大家也必须接受优胜劣汰的道理。
但是,可恶的体制不是这样做事情。这些重点学校,故意把录取分数线定低。例如,本来只能招500人的学校,故意定了两条分数线。最高线只能让200人通过,这些人分数奇高,所以不要交赞助费。最低线故意让800人通过。而处于高低两线之间的600人,只能有300人最后可能被录取。
结果,这600人的家长,没有钱的必须主动退出,哪怕孩子的成绩非常接近最高线。而有钱的家长,则愿意出高价钱,让孩子进入该学校。要知道,最终这300名入学的学生,在西安的当前情况下,最低必须交7万元的赞助费,加上差分补偿,可能就是10几万元了。对有钱的家庭,这是一笔不少的钱,但不会伤筋动骨。而对中低收入家庭,这却是一个天文数据。另外被迫放弃的300人,如果分数低也就不算太冤枉,如果分数在500名之内,他们就是非常的冤枉了。
      潜规则导致恶劣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择校潜规则,不但大大增加整个教育的社会成本和家长的压力,而且还滋生出一连串的教育体制弊端。
例如,因为家长们知道了这些潜规则,考试分数成了比黄金还要贵的东西,哪怕就是1分的差别。没有钱的家庭,要让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唯一的途径,就是考出能够进入前200名的分数。就算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是拼命的往这个方向争取。
你如此,我如此,人人都如此,每个家长都被逼疯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小孩还没有被母亲怀上之前,母亲就已经给他(她)制定了一条严密的学习计划,而不管这个计划有没有理性。当母亲苦,当父亲苦,当爷爷奶奶也苦。但是,最苦的就是那个还没有出生的小孩。还没有来到这个人世,就已经必须准备来吃苦了。否则,父母,爷爷奶奶,无法在朋友面前骄傲,否则,自己今后没有办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上等人。
这就是每个中国小孩的宿命。
可怕的教育成本
在经济方面,我本月初在成都和一位大学司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那个司机每月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老婆也在同一个大学工作,每月也有3000多元,是一个国家单位的工薪家庭,房子也是大学的房改房。因为他们在大学的工作时间长,所以,一切听起来都是很不错的,不像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工薪阶级。
我问他,‘你有小孩吗?现在读书了没有?’
他说,‘我就一个女儿,现在读初中。’
我说,‘她不用交学费吧?’
他说,‘不用,不过,这个假期补习20天,我要交6000多元。每年三次补习,总共花近两万元。’
我说,‘天啊,上学一年不要学费,补习这么短的时间,一年花2万,是这样的吗?’
他说,‘是的,大家都这样。我们也只好跟着,就是想让小孩不要被她的同学看不起,今后上不了好学校。我们收入还好,房子也没有问题,我父母有大学的退休工资,也不需要我们的钱。我和老婆,就是把存的钱都给小孩读书了,也没有什么。’
多么朴实的工人,多么实际的情况。他说没有什么,我却认为有什么。
如果不是这个教育体系,他们会过得更好,可以有许多的钱去拉动所谓的内需,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把钱都扎堆在这个效率低下,摧残小孩身心健康的教育体系,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是一种莫大的浪费。
大家还记住我以前发的博文吗?我讲了一个北京的哥,还有一个北京的嫂的故事,他们最大的开支,也是小孩的补习费用。
可见,这些补习的费用,是每个普通家庭一笔永远的开支。先不管这些开支给每个家庭造成的困难,给每个小孩造成的无比压力。我在这里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的学校不能在规定的学期里把课上好,非要让学生通过补习的方式才能够学到东西?
也许,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比别的小孩更有竞争力。但是,当每个小孩和家长都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竞争的环境呢?
      本末颠倒的教育体系是高分低能的原罪
      在这个恶性竞争的环境里,每个小孩都变成了读书的机器人。他们的目的就是读书,考试,考的越高越好。
可是,高分数如果是通过长年累月的苦读,而不是通过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以及自己的主动兴趣,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在英国,中国学生遇到了英国学生。第一,他们的考试成绩不一定能够超越英国学生,如果入学的分数是一样的话。第二,自我思考,自我研究的能力,或者写作能力,中国学生往往不是英国学生的对手。而英国学生,他们的学习,不是从一开始就没天没夜的拼命的,他们大多数也不会为了争取一个什么学校而去一分一分的拼命的。
在国内,许多大学生考了高分,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原来拼命的学习劲头突然间消失了。他们把中小学受到的压力,一下子从大学里得到释放,读书再也没有那么认真了。这当然还有大学本身的问题,而关于大学的种种问题,在这里就不必讨论了。
要知道,中小学教育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够让小孩成才的却是在大学的阶段。换句话说,大学教育是最关键的,不是中小学。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本末颠倒,中小学拔苗助长,大学却缺乏最严密的教育科目设计,以及最优秀和最有责任心的老师。这不是大学的错,更不是老师的错,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聘用及考评体系。
有的学生能混则混,而学校则能放则放,没有严格的淘汰制。我儿子4年前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他的专业进去的学生都是AAA级的,一共145人。今年毕业的时候,只有115人毕业,4年间淘汰了30人。我不知道清华大学有没有这个胆量?如果没有这个胆量,想当世界一流的大学,那就慢慢的等吧。
       作者没有否定30多年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我没有否定家长的苦心和努力是为了孩子好,我更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拼命精神是世界上最悲壮的。我在这里讲的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们理性的改革目前这种择校制度,大学教育体制,资源分配体系,中国不仅能够教育好一流的人才,还可以极大的减轻家庭和小孩许多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至于如何改,我相信,中国不乏高见者。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家和政府有没有勇气承认缺点,有没有勇气打破目前的利益链条,有没有勇气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采取一些以前不做,现在不敢做的果断措施?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