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一) 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加大
企业资产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目前无形资产在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言,判断高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其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中科技含量的高低,即无形资产的比重大小。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高科技企业中的有形资产如设备、厂房、存货等已不再占据主要地位,取而代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无形资产,如专利、商业机密、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商标权等。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已超过半数,如美国多数的高科技企业中知识产权已占据总资产六成以上。事实上,技术知识对于高科技企业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信息产业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光和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的产业依赖于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合金技术等,而海洋科学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航海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农产品技术等的支持。
(二)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比例增大
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的灵魂,从而新产品的研发及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投入,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要大很多。从成本角度估算,汽车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40%,而半导体的原材料成本只有13%,但其研发、试验等费用占总成本的70%。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高科技企业主要的投资对象为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投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而不能一味的沿用旧的决策。相对应的投资及资产管理模式也应将重点调整为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上来,以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多
原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深加工或进行零件组装而成,而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复合型产品,它不同于过去的产品,是对技术知识的再加工和深加工。高科技企业产品的技术基础通常有两种来源,一种为技术发现或发明,一种为在已有的技术原理基础上进行整合、组装、改造、创新或综合运用。技术的创新一般表现为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或工程创新,而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必须靠掌握先进技术、并用于创新的高科技尖端人才。因此,目前高科技企业中对知识型人力资源的投入比重逐渐加大。而将人力资源纳入企业资产范围,将是未来对会计观念的新挑战。
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无形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是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单单凭借财务报表根本无法获取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信息,更谈不上有效的运营、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反馈加以足够重视,没有建立规范的无形资产档案记录,致使财务数据没有依据可查,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无从下手。如何使无形资产信息更规范、更透明成为了高新技术企业有效管理无形资产的重要前提。
无形资产运营水平较低。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较低,未能达到无形资产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这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特点明显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营运水平普遍较低所致。一方面,国内高科技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力度不够,多数停留在低水平重复性研发阶段,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产权,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另一方面,在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中科技总产值相当可观,但其核心技术大都是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企业利润相当一部分都流向国外,扣除这部分利润流失,企业留存的仅仅能够满足加工需求,或只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企业也就没有资金进行技术再投资,甚至会因研发投入与获取收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降低原定的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致使无形资产研发陷入困境。因此,如果不改变国内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运营水平现状,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将很难树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流失严重。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国内企业严重缺乏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其管理模式往往停留在传统的科技成果管理上,没有形成技术产权保护和防范的习惯。当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成功后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形成知识产权,从而丧失竞争优势。目前,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当遇到国外或同行业的技术侵害时往往陷入法律被动局面,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第二,尖端技术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科技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高科技人才也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当员工的自我需求及价值体现与企业现状不符,或员工认为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时,便会跳槽,从而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诸多问题,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国内九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曾遇到过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流失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据统计有70%商业机密泄露都是由人才流失导致的。另一方面,企业对一项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甚至包括人才培训等,如果出现人才流失不但会使企业的投入付之东流,甚至会影响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发,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计划、甚至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人才的流失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不单单是人力的损失,更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研发费用的投入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销售收入的5%-15%都用于了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是一般企业研发投入的2-6倍。而在我国,普通企业研发费用大多仅在销售收入1.38%以下。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水平。近年来,国家从财税政策上鼓励企业高科研开发,致使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加大了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多数都达到了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比例。随着科技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度逐步加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演变为技术竞争,而研发费用的投入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并合理的运用资金是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改革无形资产管理手段
针对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本文认为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以往只依赖于财务报表,无形资产信息失真的现象。如果高新技术企业对自身无形资产的动态运转信息不能准确及时的掌握,很容易在遇到外来侵害时陷入法律被动局面。另外,企业落后的管理手段会导致无形资产在研发、投入、运转及后期维护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完整、有效得以保存。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当务之急是建立无形资产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收集、记录、整理无形资产在研发、投入、运转及维护各环节的详细信息,从而为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具体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同时建立无形资产静态和动态信息库,以动、静两种方式反映无形资产的运转和存在状态。静态信息库主要是记录无形资产的历史资料信息,以备管理者查阅。动态信息库是在历史存量的基础上,通过数字统计反映无形资产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增减变动情况,具有及时性和动态性。如通过对商标权和专利权的无形资产信息系统管理,管理者可以及时、全面的掌握国内外的注册和使用状况,在遇到利益侵害或权利冲突时,可以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恶意抢注事件中,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保护企业无形资产免受损伤。
(二)为无形资产创新提供运营保障
无形资产的运营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转换产生重大影响,其运营结果将成为检验技术创新的有利依据,而有效运营所创造的企业利润将成为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总之,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将对该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形资产的运营方式一般表现为:品牌效应、特许权、专利许可、专利连锁、技术合并、技术融资及投资等。高科技企业在技术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可利用专利权购买、技术投资等实现无形资产的低成本高收益。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表明,专利购买和许可证是无形资产运营方式中最直接有效的获利方式,能够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垄断及收益递增的方式获取巨大利润。此外,企业在制定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相关产品及综合元素,不能一味的关注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而忽视了以往的经验积累和市场资源,丧失新的销售路线及业务拓展的机遇。
(三)减少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第一,高科技企业自身要增强知识产权防范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内部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无形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设立专门的核算和审计机构强化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审计工作。实行无形资产系统全面管理,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投资等核算要派专人实施监管。及时、准确的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分析,在确保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动态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企业应加强技术产权的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严防技术丢失或被盗。具体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保护好企业无形资产。对于企业配方、机密工艺和技术要选择专人专管,或分类分工序保密。在产权交易中,要加强安全保卫,采取计算机加密、网络监督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第二,尽量减少和避免企业人才流失,降低无形资产流失的机率。现阶段,高报酬已经不再是高科技人才选择企业的唯一标准,随着尖端技术人才的价值攀升,非物质的需求越来受其重视。因此,企业在满足高科技人才薪金需求的基础上,还应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其了解到企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其次,企业应重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最后,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如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职位晋升、提供交通便利工具、培训机会等方式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激励;与接触到或参与企业商业、技术机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实施法律约束,并注意在无形资产的交易中对人才进行合理安置,防止因员工跳槽导致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和客户的流失。
(四)加大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
高科技企业的利润获取主要依赖于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以及产品的独特性和实用性。因此,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技术研发上来,而非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集市场分析、技术研发、效益模拟、决策分析、会计核算与监督六位一体的增值网络系统,形成一套符合其研发需要的科研开发基础设施。实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配套。当然,尽管技术研究开发水平的高低影响到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高科技应充分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但也不能忽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有效运转,企业可以委托专门的生产和销售机构完成此环节,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市场前景及发展潜力对于企业的研发至关重要,决定着研发的方向,因此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