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威海特大侵犯商业秘密案破案
发布时间:2012-09-01 浏览:
       蓝星玻璃的一项“一年能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两亿元”的节能减排技术被人窃取后,又被改头换面包装了一番,挂到网上公然叫卖。
  山东威海警方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破获这起特大窃取商业秘密的案件。窃取者原武汉华尔顺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尔顺)负责人翟兴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经查,翟兴华通过转让该项技术,非法获利2600余万元。
  投资千万元技术成果被网上叫卖
  “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蓝星玻璃总经理葛言凯说,“我从事此项研究已经多年,传统玻璃熔制一般都以重油为燃料,成本高、污染重。对于玻璃生产这种高能耗企业来讲,研究一种低排放、低污染的熔制燃料和工艺是多年的一个梦想。”
  前些年,由于重油价格持续攀升,燃料成本占到玻璃生产成本的40%以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企业成本就成为所有玻璃企业科技攻关的重点。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煤炭资源则相对好一些,同时国家对燃煤的清洁技术及使用也******了相关的鼓励政策。
  因此,蓝星玻璃把燃料技术开发列为企业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由葛言凯牵头,成立了研发“水煤浆替代重油用于玻璃生产”项目的攻关小组。
  这种“替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研发过程中,蓝星攻关小组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不断努力和实验,蓝星玻璃先后投资1403万余元,历时3年,终于在2006年成功研发出“利用煤粉直接喷入玻璃熔窑熔制玻璃的工艺”,并设计出了相应的燃料供给系统。2006年5月,蓝星玻璃将此研发项目报国家发改委立项,同年被列入国家专项资金计划。7月,蓝星玻璃就将这一技术——“一种固体燃料熔制玻璃的方法及燃料供给系统”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
  “经过估算,这项技术一年能为企业节约两亿元成本,此项技术具有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广价值显而易见。”葛言凯说。
  为了购买燃料供给系统需要的部分配套设备,2006年7月24日,蓝星玻璃与华尔顺冶金工程技术公司取得联系,选择其作为部分配套设备的供应服务公司。
  华尔顺派来了技术人员翟兴华。他多年来一直从事钢铁;台炼技术的研究,对钢铁冶炼高炉煤粉传输系统颇有造诣。
  2006年9月和10月,翟兴华两次来到蓝星玻璃安装调试设备。葛言凯特地叮嘱翟兴华要保守技术秘密,翟兴华也口头应允。然而,让葛言凯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次合作。造成了后来旷日持久的侵犯商业秘密案。
  翟兴华第二次来调试设备的时候,还带来了一名技术人员。翟兴华向葛言凯介绍,这名技术人员也是华尔顺公司的,是协助设备调试的。葛言凯当时有些疑虑,但是也没多说什么。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名所谓的华尔顺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广东某玻璃企业的技术人员,是翟兴华推销此项技术成果的客户代表。”葛言凯说。
  “翟兴华第一次了解到我们的这项技术时,就开始打歪主意了。第二次来,翟兴华跟广东这家公司称自己发明的该项技术在蓝星玻璃已经实施,可以去现场观摩,但必须隐瞒身份。”按照葛言凯的说法,翟兴华通过蒙混过关,成功窃取了技术秘密,还推销给了他的客户。
  翟第二次来蓝星玻璃调试设备后,就一去不回了,葛言凯怎么都联系不上他。后据翟兴华交代,等到这项技术掌握得差不多以后,他就选择了离开,蓝星玻璃的设备也没调试成功,剩下的4万元货款他也不要了。
  翟兴华失踪后,葛言凯和攻关小组自行调试成功了这套设备,并将这项革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和预想的一样,蓝星玻璃顺利实现了每年节约两亿元成本的目标。
  正当他们想进一步扩大生产,并向其他玻璃企业推广这项技术时,意外发生了。
  2008年10月13日,葛言凯在浏览网页时惊奇地发现,竟然有人已经捷足先登,在网络上公开叫卖他们公司的技术专利。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曾到蓝星玻璃调试设备的翟兴华。
  这一情况立即让葛言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调查,翟兴华为了规避专利审查员的检索和审查,以“用浮法玻璃窑的粉料输送喷吹装置”的名称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故意偷换了技术当中的关键性概念,将蓝星玻璃的这项技术改头换面,大肆宣传和对外转让,从中获利。翟兴华的“掘金”速度让人震惊。葛发现专利被窃取时,翟兴华已经将这项技术卖给了江苏华尔润、江西萍乡浮法玻璃厂等7家企业使用,从中获利1700多万元。警方介入破获跨省大案
  由于涉及企业商业秘密,蓝星玻璃选择了向警方报案。接到报警后,威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立即组织专案组展开侦查。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侦办经验少成为摆在办案民警面前的两大现实问题。
  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办案民警积极行动。在案件审查阶段,办案民警边学边干,多次向知识产权部门讨教商业秘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案件定性等关键环节及时与检察机关商讨研究。
  跟别的案件相比,此案最大难度还在于异地办案。2010年2月21日,专案组民警根据前期查证的线索,奔赴武汉对犯罪嫌疑人翟兴华进行抓捕,并依法进行相应的侦查活动。
  经侦支队长岳恒大说:“翟兴华及其家人态度相当恶劣,动不动就暴力抗法,如果不是当地警方的大力协助,此案难以顺利告破。”
  “我们进入华尔润查账,他们居然搬空了所有相关资料,更有一些关键账本事先被他们销毁。面对我们的搜查,更是百般阻挠,甚至有人拿起红酒瓶向我们砸过来。当天还有几位民警被他们推进一间办公室,企图进行非法拘禁,幸亏当地警方及时赶到。”办案民警胡松太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心绪难平。
  办案民警没有退缩,专案组又兵分多路,分赴湖北武汉、广东佛山、江西萍乡和福建厦门等地,采取外围调查和内部审讯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取证。
  “我们顶住压力,一方面向翟兴华出示了充分的证据,另一方面断了其侥幸的念头。翟兴华的心理防线崩溃了,开始详细交代违法事实,主动写了悔过书和认罪材料。”办案民警说。
  特大侵犯商业秘密案落下帷幕
  经查,翟兴华在警方介入前,已向多家企业推销了专利,非法获利2600万元。据翟兴华交代,蓝星玻璃的这项技术发明的确让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有了质的飞跃,很多企业不惜重金从他这里受让该技术。他的盈利几乎就是无本买卖。
翟兴华后来在悔过书里写道:“未经别人同意,就把技术拿来推广是十分错误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被利益蒙住了眼睛。对知识产权侵权犯罪存在侥幸心理和认识误区。”
  2011年8月29日。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翟兴华利用商业往来机会,掌握了蓝星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违反权利人要求,私自对外出售,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宣判后,翟兴华不服,以“原审判决错误,不构成犯罪”为由向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据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负责审理此案的副庭长介绍,此案在审理过程中是一波三折。知识产权案件在审理时存在专业性强、证据相对分散、难以认定等困难,两级法院克服重重困难,排除障碍,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公正审理了此案。“在我市,这类侵害商业秘密案件并不多-在审理这起案件时,我们也格外慎重。”这名副庭长表示。
  “这起案件不仅是企业个人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有影响。”为了把这起案件办成一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们主动向省高院知识产权庭请教,合议庭认真研究每一个证据,根据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了准确认定,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
  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翟兴华利用到蓝星公司调试设备之机,掌握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违反了权利人的要求,私自对外出售,为权利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市中级法院办案法官解释,侵犯商业秘密与侵犯专利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的外延大于后者。侵犯专利只有在假冒他人专利或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的情况下才追究刑事责任。蓝星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自行研制开发,进行替代燃料和供给装置的技术改革,最终研制成功,不仅是重大的技术革新,具备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特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利益,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具备信息性、实用性、价值性和保密性的特点,属于商业秘密。
  “上诉人翟兴华违反权利人关于采取保密措施的约定,将该商业秘密出售给他人,牟取暴利,给权利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果严重,其行为符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特征。”办案法官说。因此。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翟兴华的上诉,维持原判。
  2012年1月18日,接到这起侵犯商业秘密案的终审判决书。葛言凯百感交集:“这场官司。我们打得精疲力尽,司法部门也付出了很大努力,最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了我们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