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专利申请机构|专利查询|专利检索|商标转让|商标查询|商标注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维权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内蒙古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新疆 广东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澳门 台湾 香港
吉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法律解读
曾国藩家书给现代人的启示二
发布时间:2012-12-18 浏览:
       曾国藩曾有过一对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句话让人听着很纳闷,以曾国藩的身份和地位,应该不缺钱,可他偏偏把可以富裕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穷”字呢?这个“穷”字背后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
  前些年流行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什么呢?有人以为曾国藩在晚清政坛始终屹立不倒,应该学他左右逢源的做官技巧。但曾国藩认为,他做官的根本,做官的最大技巧就一个字,穷。
  曾国藩在给其九弟的家书里,曾经袒露心声,说到过自己做官的技巧。为什么要说此话题呢?他估摸弟弟们将来也要当官,出于关爱之心,在他们当官之前,先把自己为官的心得体会说给他们听。他认为他的体会,是最重要的为官之道,希望弟弟们将来进入仕途,一定要以此为戒。他在家书里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意思是说,我向来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做官能守穷为荣。我发誓,将来我留给子孙的遗产里,要有我做官挣的钱,就违背了我人生信仰,老天爷作证,我绝不食言。曾国藩是在教育弟辈做官要清廉,做一个清官,才是个好官。但仔细琢磨这段话,有三个蹊跷的地方。
  第一,做官不贪财,做官以穷为本,以清廉为本,这本是应有之事,正常之事,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曾国藩要跟弟弟在家书里赌咒发誓,要说章明鉴临,予不食言呢?
  第二,他说留给子孙的遗产里要有做官挣的钱,那是可羞可恨的。但是曾国藩做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官位至极,直到死在两江总督任上,留给子孙的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当官挣的钱呢?别说他是两江总督,就是个知府,也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况且两江总督收入比知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第三,客观事实和这段话相矛盾。在曾国藩之前,湖南湘乡没出过什么大官,但是后来却出了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曾国藩发达之后,特别喜欢提拔乡人。湘军里有很多湘乡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家也成为当地最大的乡绅,最大的富户,曾一度为湖南首富。都成为湖南首富了,说自己从来当官不贪财,这不矛盾吗?不是曾国藩在说大话、说假话吗?
  放下第一、第三个疑问,吃鱼先吃鱼肚子,先来分析第二个疑问。就是曾国藩到底有没有留官俸作为遗产留给子孙?
  他到底留下多少遗产给两个儿子?没有史料证明,后人不曾知晓。有没有曾国藩做官挣的钱?也许多少有一点?
  先从一件事上进行反证分析。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都当朝为官。曾国藩死后,两人因受过严格家庭教育,向来以清廉自守。老二不很有名,老大则颇有名声,是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史料里明确记载,他在任英法大使期间,因为国家没钱,他把自己的薪俸全部贴补了建造使馆和外事活动。一向勤俭持家,非常节约,常年不买新衣服。
  曾纪鸿在北京当一个低级官吏,比他哥还穷。曾纪泽出使英国时,曾纪鸿身体不好,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生病就要看病,看完病就要抓药,可他就是没钱买药。平常官俸很微薄,再加上这俩孩子在曾国藩的教育下不拿任何灰色收入,一直过得很清贫。曾纪鸿这时挺为难,想管大哥借,但一想,还是算了。一是大哥不在国内,二是大哥家里向来拮据,哪有钱借给自己?这时离曾国藩死没多久,要是曾国藩留下大量遗产,怎么可能没钱看病呢?是不是把曾国藩留下的遗产都挥霍一空了呢?史实证明,这两个孩子向来品节高尚,决不是败家子。就在万般无奈时,左宗棠听说了这件事,热泪盈眶。说,我平时最不服曾国藩,现在我老左不服老曾也不行了,老曾真是教子有方。这两个孩子身在官场,且名门之后,竟然清廉自守到这步田地,穷到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于是左宗棠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才帮曾纪鸿度过难关。曾纪泽回国知道此事后,专门写信感谢左宗棠。谢意溢表,却没说弟弟不该接受救助。因他也没办法帮助弟弟,只好由左宗棠来资助弟弟治病。这说明两个孩子穷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曾国藩留下大量遗产,能穷到连病都看不起,能穷到让左宗棠相助才能度过难关吗?不可能。所以可以推理出来,曾国藩确实没留下多少遗产给孩子,或者他留的遗产里没多少金钱。
  第三个疑问就是曾家既然是湖南首富,曾纪泽、曾纪鸿怎么可能穷到这个份儿上?如果曾纪鸿这么困难,而曾家老家又那么有钱,怎么可能不向亲戚伸手,而接受左宗棠的救助呢?这很奇怪。答案是,曾家在湖南是首富不假,但不等于说曾国藩他家富,而是曾家家族在湖南是首富。曾家最富的是谁呢?就是他九弟曾国荃。曾国藩有四个弟弟,曾国荃排行老四,整个家族兄弟姐妹一起排,曾国荃排行老九,曾国藩称他为九弟。后来曾国荃带兵,在军中人称九帅。曾国荃和曾国藩不一样,是个非常贪婪的人。而且打仗特别狠。曾国藩虽是书生带兵,但有湖南人的狠劲儿,他四个弟弟比他还狠,被称为“如狼似虎五兄弟”。在五兄弟中,最狠的就是曾国荃,最喜欢干丧尽天良的事。什么事?屠城抢掠。攻下一座城就开始屠城,然后就纵兵劫掠。抢钱,抢金银财宝,抢所有值钱的东西,特别贪财。曾国藩的四个弟弟都特别贪,尤其老九最贪。知弟莫若兄,曾国藩知道九弟的德行,所以写信时给他讲当官第一要,是要守得住贫穷,要清廉为官,然后赌咒发誓,拿自身做一个典范,就是希望能够把弟弟引上正途。可惜,虽然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上很有方法,但对他几个弟弟,尤其在清廉为官上,一直没办法。这几个弟弟天性贪婪,尤其曾国荃贪婪到极点,屠城抢劫完后就把钱运回湖南老家,逐步成为湖南首富。这也解释了第一个疑问。
  曾国藩花尽了心思告诫这个弟弟不要贪,但没辙,曾国荃根本不听他的。曾国藩手下最心爱的一个将领,叫彭玉麟,实在看不下去,上了奏折,列举了曾国荃十大罪状,要弹劾曾国荃。而且不避嫌疑,先把奏折递给曾国藩,说请曾大人帮我递呈朝廷。曾国藩很为难,为什么?他这四个弟弟,三个都跟他出来带兵打仗,三弟五弟都战死沙场,他觉得特别亏欠几个弟弟。想来想去,最终藏私护短,把这事压了下去。但曾国荃呢,依旧我行我素,不论曾国藩怎么教育,他就是不听。不仅自己在家里大兴土木,还出头替曾国藩拿主意。他回老家探亲时看到曾家老屋比较破旧,曾家几兄弟没分家,老屋住的是长房这一支,就是曾国藩这支。曾国荃心想,你不建,我有钱,我替你建。于是自作主张,把曾家老屋翻修了,还新建了几间房。他估计大哥要说他,也没敢特别花钱,花了三千串钱,相当于几百两银子。曾国藩知道后,果然勃然大怒。写信给曾国荃说,你怎么能替我拿主张呢?新房子搬进去容易,搬出来难,一旦住进好房子你再住差的,你就不舒服。曾国藩的意思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你让我的子女住到奢华环境里,他们怎么能节俭呢?要不你把新房子给我拆了,要不我这辈子坚决不回家住你新建的房子。
  曾国藩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穷字呢?他有他的道理,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曾国藩认为,在官场上,这个穷字是保身之道,很重要。不是讲做官要学曾国藩,学他做官的技巧吗,那就学穷字可以保身这条。曾国藩是清王朝最重用的一个汉人官员。清朝有一个政策叫作满汉相防,满清朝廷向来不敢重用汉人,不是说不给汉人官当,但是有实权的,尤其是掌握兵权的官都不交给汉人。曾国藩是一个例外。为什么会有这个例外?时事所迫。曾国藩组建湘军时,一出战,湘潭大捷。然后趁势兵进湖北,打到武昌城下,一举收复武汉三镇。消息传到皇帝那儿,咸丰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不意曾国藩一介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他在圣谕里说,获此大胜,孰非意料所及。感慨自己想不到,高兴。一高兴,就封官许愿,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曾国藩成了一方大员,一方诸侯,相当于湖北省长。有了实权,调兵、调粮、拿钱都非常好办,曾国藩非常高兴。依官场规矩,皇上封你官,你得客气客气,推辞一下,你不能觉得就应该封我这官。所以他写了封奏折,说我才德不足以做此高官,推辞、客气一下,履行官场潜规则。哪知道,奏折送上去之后,过了七天,咸丰皇帝的批复下来,结果实在让曾国藩想不到。咸丰说“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就是说我知道你肯定要推辞,既然你推辞,那你就不要当湖北巡抚了。咸丰皇帝大概也不好意思,随奏折批复还有一段话,不仅不给曾国藩湖北巡抚一职,还把他骂了一顿。说你上次写奏折给我,为什么不署湖北巡抚官衔?我上次圣旨已经让你做湖北巡抚,你就应该在奏折署上湖北巡抚官职。你太不像话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咸丰怎么像小孩一样,变得这么快?一般人不理解,都替曾国藩鸣不平。曾国藩多聪明,一下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事实上,曾国藩武昌大捷的消息传来,咸丰确实很高兴,也下了圣旨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但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旁边一个大学士祁隽藻就跟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身。匹夫居闾里,一嗥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想非国家之福也。”就是说,皇上啊,曾国藩在家丁忧,身上没有官职,不过是个平头百姓。而登高一呼,四方响应,想想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吧。这话一说完,咸丰激凌凌打了个冷战,为什么?一下想起满汉相防的祖训来。曾国藩是汉人,让他做湖北巡抚掌握实权怎么可以?咸丰皇帝又感慨了一句说,才走了半个洪秀全,又来了一个曾国藩。此后,咸丰一直对曾国藩小心提防,甚至咸丰死了之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对曾国藩一直处处戒备。曾国藩对此心里像明镜似的,清清楚楚。他打下天京后,从左宗棠、彭玉麟,到曾国荃等各级将领,都建议他反了满清。东南半壁江山有钱,有粮,有军队,有实力,要不就推翻满清,要不就隔江而治。曾国藩不肯。为什么呢?两个原因:
  一是曾国藩有根深蒂固的儒教君君臣臣的道德观念。信仰决定人生,既是儒家的信仰造就了有成就的曾国藩,同样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做一个反臣。二是曾国藩也知道自起兵之初,满清王朝就对他时刻提防,若不慎将把柄落入人手,立刻盛极而衰,脑袋都不知道怎么掉的。所以他一直在官场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他非常懂得为官之道,明哲保身之道。曾国藩讲,你得穷,你得不贪,你能穷你不贪说明什么?说明你没野心,没把柄落在人家手里。所以曾国藩一带兵,立刻喊出口号,喊得震天响。喊什么?说我曾国藩不怕死,不贪财。其实这也不是他先说的,是岳飞先说的: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国家才有希望。曾国藩喊我不怕死,不爱财,就是想说明我是尽忠报国的。他始终在钱财这儿没给人抓住把柄,
  第二个原因,曾国藩这么看重穷,是他认为不论在官场,还是在人生,穷是善身之道。民间有句俗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对于男人来讲,最危险的两样东西不是女人,是什么呢?金钱和权力。名利场上,但凡权钱交易,场场都是危局,都是惊心动魄的败局。男人碰到权钱交易,没有不坏事的,没有不坏身的。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眼里把钱看成比一切都重要的这种人,人品肯定不咋的。
  曾国藩拿他几个弟弟没办法,只好下尽功夫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有一封信写得非常有名,是写给二儿子曾纪鸿的,当时曾纪鸿才九岁。一般写信回家,都是写给老婆或者写给父母,顺带问问孩子怎么样。曾国藩不仅给父母写信,给兄弟写信,给老婆写信,儿子才九岁就单独给他写信,曾国藩真是一位好父亲。信开始先鼓励曾纪鸿说,听说你九岁就很懂事,很好啊。赏识教育,把孩子捧了一下。然后就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全集·家书》)就是说,一般人都希望子孙当大官。我自己不希望当大官,只希望当君子。我也不希望你当大官,当一个君子最重要。君子的定义是什么呢?就一个条件,勤俭自持。你能洁身自好,那就是君子。信的最后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全集·家书》)曾氏名言,真是治世之铭也。
  现在不知道怎么教育富二代,看看曾国藩家书,早就提出了最好、最有用的答案。富一代应该怎么养富二代?即使有钱也得穷着养,穷着过,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原因,曾国藩这么看重穷字,这和他人生信仰有关。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儒生,以儒家传人,以理学宗师自命,所以仁爱忠恕、礼义廉耻是他心中至高的标准。他在南京任两江总督时,把自家老婆、孩子接了过来。当时淮军首领,他的学生李鸿章,一看曾老师的家眷来了,就出面请曾家女眷吃饭。这时候曾国藩的两个小女儿还没出嫁,为参加宴会,两个女儿吵了一架。为什么吵呢?因为两个女儿只有一条绸缎裤子,还是大嫂留给她们的。一条绸缎裤子两人都要穿。怎么办?最小的女儿曾纪芬回忆说,自己抢不过姐姐就哭了。曾国藩安慰她说,如果明年我还能继续做两江总督,一定单独给你做一条。曾纪芬一听,开颜欢笑了。曾纪芬后来很有名,叫崇德老人。
  堂堂的两江总督曾国藩,至于要连任了才能给女儿做一条绸缎裤子?至于抠门儿到这份儿上吗?事实上,不光对女儿,对家人他都是这么要求的,对自己更是向来这样要求。曾国藩考中进士时,做了一件天青缎马褂,这件衣服一穿穿了30年。平常舍不得穿,过年过节或有庆祝活动时,才拿出来穿一穿。直到他死时,这套衣服还跟新衣服一模一样,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新衣服。曾国藩有一句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为什么衣服还是旧的好呢?因为生活还是简约的好。
  曾国藩有个外号叫“一品宰相”。因为他每饭只食菜一品,就是一碗饭、一碗菜。不光有这个外号,还有一个著名的吃饭典故。描述曾国藩吃相的,叫作只吃眼前菜。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到扬州视察,扬州是盐商聚集、有钱人居住的地方。知府为拍足马屁,备下盛大酒宴招待总督大人。曾国藩因为要找盐商筹措军饷,不好拒绝,就去了。到那儿一看,傻了眼,瞠目结舌,饭菜怎么豪华奢侈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一般不让人为难,但实在吃不下去。不论别人怎么劝菜,就吃眼前的,吃了几筷那道菜。别人都纳闷儿,又不敢问总督大人。都以为一品宰相,一顿饭只吃一碗菜,所以他只吃眼前的。曾国藩之后告诉身边人自己为什么只吃眼前那道菜,说“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曾国藩全集·日记》)就是说,当今天下纷乱,百姓流离,这帮家伙一顿饭吃掉老百姓多少钱,多少顿饭啊?这些挨千刀的。但又不好当时寒下脸来,为表明态度,无声抗议,只吃眼前菜。
  曾国藩一生守住了一个穷字。他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你经不得穷,你的人品就立不起来,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像曾国藩从头到尾的人生中,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确实很难。但他的人生里有没有说时容易做时难的事呢?有没有也做不到的事呢?请继续阅读。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业务领域   专利申请   商标注册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项目申报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