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首创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泰兴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描述
江苏技术服务热线:
0523-87655711

浅谈公允价值和其他综合收益

浏览: 作者:泰州市首创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证券法 来源: 时间:2019-05-19 分类:法律解读
浅谈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和其他综合收益——泰州市首创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2014年以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其实没有"公允价值"这个概念,那为什么要新增这个概念呢?

 假设首创知识产权服务中心10年前在南京开了一家零售商城(上市公司),同时还在南京买了一栋大楼,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年年亏损,但是每年大楼的房价蹭蹭蹭的往上涨,房价涨的钱远远超过自己经营零售商城亏的钱,但由于之前会计准则没有公允价值概念,针对大楼的会计处理应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老老实实计提折旧或摊销。

这个小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 会计信息的有时候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而历史成本在会计史上已经应用了200多年,自身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真实性。但为了缓解上述例子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都是被老板天天抱怨逼出来的),解决某些交易或者事项上会计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导致的潜在的核算不准确,2014年国内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价格,但前提是该价格是活跃和被普遍接受的。比如说,某物品黑市上的价格为1万元,这个价格也是被黑市中的所有交易者所认同,但这个"1"元并非公允价值,因为这个物品对应的"价格"并非活跃的,并非可以立刻以1万元的价格将该商品脱手(黑市交易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 再举个例子,大家回想iphone6刚发售的时候,一个原价5000的手机被黄牛炒到了1万,虽然该交易是活跃的(中国土豪多),黄牛进一个手机很快就卖掉了,但是该价格并没有市场上所有的买家认可,因此该价格也不是公允的。总而言之,公允价值需要一个"完美"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某标的是"有价有市"的,只有这样公允价值才有着意义。

综合国内现状,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有价证券为主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金融市场的价格价格非常公开透明(大家可以想想股市,股票买卖操作非常快,而且价格是所有参与者最终竞价的产物);二是房产,将公允价值应用在房产市场更多出于政策因素,这里不多说了.....

公允价值也应用于股份支付和非同控。

引入公允价值后,会计新增一个会计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科目主要是为了核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那该差额影响企业当期损益吗?答案是影响。

举个例子,你花100万购买了股票,年末股票的价值是500万,如果你持有该股票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交易(极可能近期随时出售),加之该股票对应的市场价格是公允的。会计准则规定,即使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400万企业还没有真正赚到,也允许企业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但如果你在年末直接把股票以500万卖了,实打实的赚到了400万,这400万应当使用"投资收益"核算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都是利润表的项目,均影响当期损益。但二者的风险是不同的,前者代表损益已经真实发生,不确定性很低很低。而后者代表损益未来极可能发生,不确定性稍微大一些。但二者都是会计准则认可的损益。

但是引入公允价值后,在实务操作中却会无法避免地遇见很多问题。
例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模式计量,如果企业购买房产后以公允模式计量,中国的房价再怎么离谱,上升速度也算是"匀速",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允许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计入利润表。但假设20年前某企业购买的房产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突然有一天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房产,而此时的房价已经是该房产账面价值的上百倍(差额可能是上上千万,上亿),这部分差额若允许被计入当期损益,众多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这与使用公允价值的初衷恰恰相反;

再举个例子,甲公司持有某上市公司股票,如果甲公司的持有目的就是为了交易(意味着短期内极可能就出售),同时由于国内有公开的股票交易市场,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因此会计准则允许股票价格的波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但是如果甲公司持有该股票的目的并非为了交易,意味着近期几乎不会出售股票,即使期末股票的市价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该类"损益"的不确定显著高于交易性股票,如果将该类非交易股票的价格波动计入当期损益,则会造成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失真。

 
最后一个例子,甲公司如果购入某债券,未来甲公司可以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时甲企业持有该债券一方面准备通过收取利息来保证其最低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准备等市场利率下降,债券市场价值上升时将其出售来赚取差价(或者将该债券作为企业补充流动性资金的储备,一缺钱就把债券卖了),由于企业准备出售该金融资产,因此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国内也有专门的债券买卖市场,因此债券的市场价格也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但是由于企业持有债券的目的并非纯粹的交易,而是一方面有着持有收取稳定现金流的小心思和也有准备出售的小心思,则意味对于该金融资产甲公司还拿不定主意什么时候出售的它(即介于短期持有和长期持有之间),则如果将该类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甚至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与历史成本计量对比,使用公允价值的确给予企业更大的自由和灵活,但也给会计处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非投转投""非交易性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在使用公允价值时就遇到一些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于是会计准则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

在上述3个例子中,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该类"收益"在净利润后列示,不允许影响当期损益,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归根究底,该类收益都是由于真正实现该收益的不确定性太大或者其他原因(金额太大,防止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才被迫踢出"净利润"

      
总而言之,其他综合收益就是为了协调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既使用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利润表,而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